屈原塔

作者: 清代    蘇軾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饑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
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
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
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
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

chǔ rén bēi qū yuán ,qiān zǎi yì wèi xiē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jīng hún piāo hé chù ,fù lǎo kōng gěng yān 。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zhì jīn cāng jiāng shàng ,tóu fàn jiù jī kě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饑渴。
yí fēng chéng jìng dù ,āi jiào chǔ shān liè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qū yuán gǔ zhuàng shì ,jiù sǐ yì shèn liè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shì sú ān dé zhī ,juàn juàn bú rěn jué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
nán bīn jiù shǔ chǔ ,shān shàng yǒu yí tǎ 。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
yīng shì fèng fó rén ,kǒng zǐ jiù lún miè 。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
cǐ shì suī wú píng ,cǐ yì gù yǐ qiē 。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
gǔ rén shuí bú sǐ ,hé bì jiào kǎo shé 。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míng shēng shí wú qióng ,fù guì yì zàn rè 。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
dà fū zhī cǐ lǐ ,suǒ yǐ chí sǐ jiē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屈原塔作者: 蘇軾

簡介 詩詞 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屈原塔譯文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楚地的人都為屈原感到悲哀,這種情感千百年來一直沒有停止。

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他的精神魂魄飄到了什么地方?只留父老在哽咽哭泣。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饑渴。
直到今天,在倉綠色的江流上,人們還投下飯食拯救饑餓的魚龜蝦蟹不讓它們吃屈原的尸體。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遺留下來的風俗成了比賽劃龍舟,人們哀叫的聲音甚至要把楚地的山震裂。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屈原是古時的豪邁之人,當時慷慨赴死的意圖非常強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
世上的俗人怎么能知道他這種想法呢,都以為屈原戀戀不舍,不愿意與這個世間告別。

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
南賓縣之前屬于楚地,山上有留下來的古塔。

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
這塔應該是侍奉佛祖的僧人擔心屈原的精魂就要消散,所以修建的。

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
這件事雖然沒有憑據,但這份心意已經很真切了。

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古往今來的人有誰是不死的?沒有必要去比較是到底是長壽好還是死亡好。

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
人的名聲實在是不會消忘的,而身份財富只是短暫的榮盛。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
屈原正是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即使是死也要保持自己的氣節與節操。

參考資料:

1、古詩文網經典傳承志愿小組.方相氏譯注,作者郵箱:1572076419@qq.com

屈原塔注釋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楚:楚國,楚地,如今的湖南湖北一帶,也泛指南方。
屈原: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生于公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相傳于農歷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
歇:停止,休止。
《說文》:歇,息也。

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精魂:精神魂魄。

至今滄(cāng)江上,投飯救饑渴。

滄江:泛指江河,江流,因為水為蒼色,所以稱“滄江”。
滄,水深綠色,通“蒼”。
投飯:投下飯食喂河里的生物讓它們吃飽了就不在吃屈原的遺體。
古時荊楚之人有在農歷五月初五將煮好的糯米飯和蒸好的粽糕投入江中祭祀屈原的習俗。
饑渴:饑餓的魚龜蝦蟹,屬偏義復詞,特指“饑”。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就死:赴死。
就,即也。

世俗安得知,眷(juàn)眷不忍決。

眷眷:依戀反顧貌,帶不舍之意。
決:別也。

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

南賓:忠州南賓縣,如今的四川豐都。
當時詩人侍父入京做官,途經此地。

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

子:指屈原,屈原的精魂。
淪滅:消亡,消失。
淪,沒也。

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

此事:指詩人猜測造塔原因這件事。

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考:老,長壽。
折:斷,指死亡。

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

大夫:指屈原,屈原曾受楚懷王信任擔任三閭大夫。
死節:為了保全氣節、節操赴死。
《楚辭 九章》:或忠信而死節兮。

1、古詩文網經典傳承志愿小組方相氏譯注,作者郵箱:1572076419@qq.com

屈原塔賞析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饑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
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
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
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
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

  和劉禹錫一樣,蘇軾也歷經貶謫,在一肚子不合時宜的心境中度過人生的大半光陰。不過寫作此詩的嘉祐四年(1059),蘇軾還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士,兩年前剛以21歲的年齡成為進士。本年冬蘇軾侍父入京,途經忠州南賓縣(今四川豐都),看到這個與屈原毫無關系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驚異之余便寫下了上面這首五言古詩。詩分三段:前八句寫端午節投粽子、賽龍舟習俗與屈原的關系,次八句推測屈原塔的來歷,末八句贊美屈原不茍求富貴而追求理想的節操。

  相比楚地民俗來,更觸動蘇軾的是屈原那深入人心的精神品格,因此他不是在紀實性的敘寫中展開作品,而是付之以精神史的追溯。投飯和競渡不是呈現為娛樂化的熱鬧的民俗場景,而是祭祀與追懷的真正儀式,伴有“悲”、“哽咽”、“哀叫”等強烈的情緒活動。作者一再用反襯的筆法來強化議論的力度,如屈原赴死之決絕與世人眷懷之不絕,如事之無憑與人情之殷切,富貴之短暫與聲名之無窮,世人之澌滅與屈原之不朽,最終以“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一聯貫之,屈原持志之高潔與自己的無限景仰之情,都不待言而自喻。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首詩就像是一個預言,宣示了作者未來的志節和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后來蘇軾畢生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和生活理想,身處逆境而不妥協茍合,同時保持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始終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相關推薦

  • 蘇軾
  • 詠史懷古
  • 端午節
国产精品你懂的|欧美成本人视频免费播放|国产推特福利姬在线视频播放|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